最新消息
【移居日本實務Q&A系列】-【生活融合篇】2
發布日期
2025/07/21
Q18:我想幫孩子申請國際學校,需要符合哪些條件?
簡要結論:
外籍家庭的孩子原則上可以申請日本的國際學校,但各校標準不一,需提前半年至一年準備。除了基本的在留資格與學籍文件,多數學校亦要求語言能力、面試配合與財務能力。部分學校競爭激烈,名額有限,建議家長務必提早調查、完整規劃。
一、日本的國際學校不屬於公立義務教育體系
多數國際學校在法律上屬於「各種學校」或「無認可教育機構」,不受《學校教育法》正規制度保障。這代表:
二、常見國際學校類型與適用對象
三、申請國際學校所需基本條件
五、實務案例:語言準備不足導致申請受挫
李太太一家自台灣移居東京,欲讓 12 歲女兒進入英式國際學校,惟未留意語言要求。面試當天女兒無法以英文完整作答,校方建議補習半年後再申請。後續透過 ESL 補課與語言家教,半年後申請較為彈性的小型國際學校才順利錄取。
教訓:語言能力與入學時機需提前部署,不應臨時應對。
六、律師提醒:教育選擇是家庭移民的核心風險點之一
在我們實務經驗中,最常見的誤判與糾紛來自於:
七、建議規劃步驟(從台灣出發)
選擇國際學校,是一場跨文化與高成本的教育投資。
若只是想「避開日本升學壓力」卻沒有相應準備,只會帶來更高的適應風險與家庭壓力。
請用對的期待與專業規劃,讓孩子的跨國教育之路走得穩健、順利。
簡要結論:
外籍家庭的孩子原則上可以申請日本的國際學校,但各校標準不一,需提前半年至一年準備。除了基本的在留資格與學籍文件,多數學校亦要求語言能力、面試配合與財務能力。部分學校競爭激烈,名額有限,建議家長務必提早調查、完整規劃。
一、日本的國際學校不屬於公立義務教育體系
多數國際學校在法律上屬於「各種學校」或「無認可教育機構」,不受《學校教育法》正規制度保障。這代表:
- 入學非義務保障,需通過學校自行審查
- 畢業學歷不一定等同於日本正規學歷(部分需補正)
- 一般無法享有政府補助,學費需全額自付
二、常見國際學校類型與適用對象
- 美式國際學校
教學語言為英文,課程多採用 WASC 認證或 IB 課程,適合有美國升學規劃的家庭。 - 英式學校
提供 IGCSE、A-Levels 課程,適合計劃進入英系大學體系的學生。 - 雙語學校(英日並行)
常為各種學校類型,適合希望保有日語環境、並強化英文能力的家庭。 - 華語學校/台商子弟學校
採用台灣課綱,適合短期在日或預計回台升學的家庭。
- 孩子的在留資格
需具「家族滯在」、「定住者」、「日本人配偶者」等中長期合法在留身分,並完成住民登錄。 - 語言能力證明(視學校與年齡而定)
- 小學階段:部分學校接受英語初學者
- 初中以上:常需托福 Junior、會話面試,證明英文基礎 - 學籍與成績資料
- 提供過去 1~2 年成績單,需附中/英文翻譯
- 視學校要求提供推薦信或行為記錄表 - 家長與學生面試
- 多數學校安排入學考試+親子面談
- 面試重點為家庭教育理念、文化適應力與孩子潛力
四、費用規模與財務規劃建議(以東京地區為例)
- 入學金(一次性): 約 20~40 萬日圓
- 年學費: 約 150~300 萬日圓不等
- 其他雜費: 包含校車費、制服費、午餐費與活動費,每年另計約 10~30 萬日圓
五、實務案例:語言準備不足導致申請受挫
李太太一家自台灣移居東京,欲讓 12 歲女兒進入英式國際學校,惟未留意語言要求。面試當天女兒無法以英文完整作答,校方建議補習半年後再申請。後續透過 ESL 補課與語言家教,半年後申請較為彈性的小型國際學校才順利錄取。
教訓:語言能力與入學時機需提前部署,不應臨時應對。
六、律師提醒:教育選擇是家庭移民的核心風險點之一
在我們實務經驗中,最常見的誤判與糾紛來自於:
- 誤以為孩子一定能進國際學校,實際卻因名額、語言與年齡問題被拒
- 教育成本嚴重低估,中途財務吃緊導致放棄移居或孩子需轉學
- 缺乏過渡方案,當主要目標學校未錄取時,缺乏替代銜接機制
- 出發前6~12個月調查學校
包括申請期限、學制、語言要求與預算規模 - 同步準備語言學習與學籍翻譯
ESL課程、成績單翻譯、教師推薦信等 - 至少申請2~3所不同風格學校
避免全部押注於一間熱門學校 - 預設替代方案
如:雙語私校、公立學校短期銜接、語言預備課程等
結語:國際學校不是捷徑,而是另一套制度選擇國際學校,是一場跨文化與高成本的教育投資。
若只是想「避開日本升學壓力」卻沒有相應準備,只會帶來更高的適應風險與家庭壓力。
請用對的期待與專業規劃,讓孩子的跨國教育之路走得穩健、順利。
Back